到底一個人要怎麼樣才算是真的「長大」了?最簡單的,看年齡決定嗎?超過20歲在法律上來說,就已經是可以負完全責任的大人了,所以換句話說,20歲顯然就是社會上明訂的「長大」了。
但社會新聞永遠充斥著一推成年人犯了錯,叫來父母解釋,請父母處理的「媽寶」事件層出不窮。他們明明都超過20歲了,有的人甚至根本三四十好幾,都不只是成年人,根本已經是中年人了。你說他們成長成大人了嗎?要我說,可能只有外在,內在仍然只是不管事、不負責的小屁孩。不過,這個論點也不是絕對,沒辦法處理事情,不完全代表著就是長不大的孩子。
每個人都會有遇到事情的第一次,不會處理,請家裡人幫忙在情理之中。重要的是,有沒有學習能力與承擔能力。一個有責任的大人,不會但會學習。真正的媽寶,就是一而再,再而三犯相同的錯,而且每一次拍拍屁股走人,丟給別人處理的人,這就是非常不負責的行為。
真正的成長是
真正的成長,跟年紀完全沒有關係。只有在你確實改變自己稚嫩的思想那一刻,只要一秒鐘的時間,就已經成長。
以前我總覺得踏出社會,自己能夠做主的那一刻就是成長的表現,因為很多事已經可以由自己決定,但其實不然。因為稍微有點自主經濟,可能會讓人產生能夠自己決定要買啥、自己決定要去哪裡、自己安排時間,感覺好像掌握了些許自由,實際上卻還是要受制於工作。一點點的自由,可能會讓我們產生已經「成長」到有決定權的錯覺。真相其實很簡單,並不是選擇變多,就是成長,必須是思想改變,才算是成長。不然試問,那些有錢的富二代哪個不都可以自由選擇要買什麼、吃什麼,卻一天到晚登上新聞版面,寫著什麼某某富少跑車自撞、酒醉等等問題(這邊舉例,不代表所有富二代)。
思想上的成長
會對思想轉變有這麼大的感觸,就是因為親身的體會。以前我從來沒有認真思考過自己想要的,未來想做的,只是依照著社會的期許、家庭的模式來生活。因為家庭環境因素,幾乎希望孩子保有最低限度的努力即可。往好的方向說,是不會給予孩子太多壓力,但需要深思的缺點就是,過於安逸的、消極的過活,只會不斷降低孩子的競爭力。當然,可能環境會影響一個人的思考與行動,但還是可以藉由後天的改變去突破自己的生活。
好比說從來沒有認真思考過自己將來,但現在我會認真想清楚現在應該付出多少努力,將來才有可能得到多少回饋。即使不一定有回饋,但是努力過絕對會讓你更加對自己有自信。這句話一般後面一句都會接「不努力絕對不會有回饋」。雖然說的也沒錯,但我更想表達的是,當你參與了試著做出轉變的過程,就會不可思議的發現,原來自己其實也做得到。只是一直以來,自己一直不認真思考,不認真面對,不試著改變。而改變的第一步最為困難,一旦踏出了就會逼迫自己繼續往下走。因為你會不想辜負試著努力的自己。即使步伐很小也沒關係,照著自己的步調前進就好。
當想法轉變到此,就已經讓你在看完這篇文章的短短十分鐘裡,得到思考的成長。所以要讓自己成長,就是在自己真正「想通」的那個時候。